报告由团结香港基金会发布策利配资,深入剖析了香港房屋市场在私人住宅、公营房屋及资助房屋方面的供应趋势、面临挑战,并提出相应建议。
私人住宅供应方面,2024年落成量达24,261个单位,创20年新高,但近70%单位出现1至超6个月延迟,部分源于2023年累积延迟。预计2025 - 2029年每年平均落成约17,100个单位,呈“先高后低”态势,集中于2025和2026年。发展周期各阶段放缓,卖地市场保守,2024年预售同意书获批单位、楼宇施工动工量、熟地供应估计单位数量均下降。2011 - 2020年批出官地发展周期延长33%,施工前和施工后阶段占比超一半,复杂地况和行政审批致施工前阶段延长,地契条款增加施工后阶段时长。长远看,1997年以来年均落成量呈钟摆效应,预计2030 - 2034年年均落成量在15,400 - 19,900个单位之间,受政策与市场调节影响。
公营房屋供应上,2024/25年度落成量达30,600个单位,为23年新高,各类型公营房屋均有增加。未来五年传统公营房屋落成量预计年均32,100个单位,加上简约公屋,年均可达37,700个单位,超《长远房屋策略》目标22% ,供应“头轻尾重”问题缓解。北區、离岛及元朗成未来五年主要供应地区。公屋轮候时间虽有波动,但长期呈下降趋势,要在2026/27年度前缩至4.5年,30,000个简约公屋单位不可或缺。预计2030/31 - 2034/35年度公营房屋落成量仍超《长远房屋策略》目标7% - 31% ,北部都会区持续为最大供应源,西贡区供应大增。然而,公营房屋建筑开支剧增,房委会年度开支2028/29年度较2024/25年度预计增长73% ,有必要重新审视项目成本效益。
展开剩余81%资助房屋方面,虽与私人住宅楼价重叠范围扩大,但呎价差距明显,潜在竞争主要在300 - 500万港元成交区间,仅影响收入接近中位数的住户,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仍为置业首选。资助房屋促进公屋流转作用显著,回收单位超新建单位,超三成公屋住户对购买资助房屋持开放态度,潜在可回收公屋单位众多。但二手市场供求错配,买家偏好大单位,新落成多为小单位,业主换楼升级困难。
香港房屋市场面临诸多挑战,政府应精简审批程序、简化地契条款稳定私人住宅供应;合理安排公营房屋项目、控制建筑开支;优化资助房屋单位面积,推动换楼链和公屋流转,促进房屋市场健康发展。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,只做内容的收集、整理及分享策利配资,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,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,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发布于:广东省51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